11月7日下午,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张异宾教授应邀在我校金明校区行政楼249报告厅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姬志闯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共20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张异宾教授从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重要性谈起,就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概念的具体使用以及它们的中文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接着,他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节(“机器论片断”)中的“相对剩余价值”和“一般智力”思想出发,简要勾勒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到帝国主义阶段再到数字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明确指出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命运分析的科学性和当代价值。
最后,围绕远程登录与数字化资本主义问题,张异宾教授借助奈格里、斯蒂格勒、福柯、列斐伏尔、维利里奥、哈维和鲍德里亚等人的相关理论,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生动深刻地解读了当代资本主义在资本积累、政治调节、产业体系、劳动过程、权力控制、阶级结构、劳资关系、剩余价值来源等方面的新变化。他指出,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字化的模拟技术和远程登录的在场性以光速传递方式所实现的光速在场体验,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的呈现方式和人的在场状态。在斯蒂格勒等人的数字化资本主义语境中,数字化主体和客体世界的网络环顾关联使数字化生存的先验构架取代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资本的世界历史布展将插上光速的翅膀,权力控制已经全面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变成福柯所谓的毛细血管式的微观支配,人的个体化进程将被彻底摧毁。显然,我们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这些重大问题做出正面回应。
我院博士生导师吕世荣教授作总结发言,她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高度赞扬了这场专题学术报告会。在互动环节,张异宾教授从创造性智力劳动与非创造性智力劳动的区分、数字化资本主义下的主体解放和共产主义实现等方面,悉心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