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明德计划”实验班开展“华夏文明探源”研学活动

作者:张豪 图片:哲管院 编辑:刘亚宣   时间:2023-03-28


为深入落实哲学专业“明德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创新探索特色实践教学模式,3月25日至26日,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明德计划”实验班开展“华夏文明探源”研学活动。副院长赵炎峰、哲学专业“明德计划”负责人叶平和班主任孙少飞共同带队,2020级和2021级哲学明德班全体成员参加此次研学活动。洛阳陌上春三月,学子行来细问询。本次研学活动以“华夏文明探源”为主题,研学团依次前往洛阳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和洛阳龙门石窟进行研学交流,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天下之中,华夏之源。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本次研学活动的第一站,也是探究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一站。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关键性遗址,它证实了我国历史上夏朝的真实存在,也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研学团师生在馆方带领下,分别参观了“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等展馆和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的复原现场,近距离观赏如绿松石龙、乳钉纹青铜爵等一批珍美历史文物,学习了解了夏都基本行政区划、业务区划等。

在参观结束后,研学团一行人在博物馆多功能会议室进行主题研讨交流。2020级哲学明德班李相云、张心怡、康占晴等同学围绕先秦时期礼器的由来、种类和用途,结合参观内容展开了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扎实可靠的学术分享,为与会师生系统展现出丰富完整的先秦礼器制度文化面貌。2021级哲学明德班龙笑天发言表示,此次参观二里头文化遗址让人深刻意识到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千古不绝,对于明德学子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叶平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同学们扎实严谨、内容丰富的学术分享,展现出哲学明德班学子应有的学术水平。他指出,二里头文化是华夏文明的起源重要节点,期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二里头文化,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赓续传承,积累文化知识,提高学术素养,担当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悠悠洛水,千古帝都。研学活动第二站来到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研学团师生以河洛文明为主题,分别参观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五大篇章,学习了解河洛文化的形成和演进轨迹。同时研学团还参观了“洛阳珍宝馆”、“唐三彩馆”等专题展览,并观看微电影《洛神》,领略独特的洛水文化,吸收洛阳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研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探讨,以“游—讲—释”一一解答学子疑问。

山水龙门,古石佛尊。研学活动以龙门石窟作为最后一站。龙门石窟整体包括东西山石窟,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研学团师生先后游览了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在游览西山石窟过程中,研学团师生重点参观了卢舍那佛像龛、潜溪寺、摩崖三佛龛等。研学团师生深入了解了龙门石窟诸多佛像建造的历史背景、佛教文化知识,欣赏领悟大唐气象和特有的审美文化,其中蕴含的深厚佛学文化和石刻佛像为更是为研学师生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研究素材,启发学生问题思维。随后师生前往香山寺和白居易公墓白园参观。

本次研学活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明德计划”实验班办学质量,深入实施落实“五育”并举进行了有益探索,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深入推动哲学明德实验班特色品牌建设,深化打造品牌竞争力,培养新时代优秀哲学人才,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教育部全国哲社科规划办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国家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共青团网河南大学网站导航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中国 开封 金明大道 邮编:475004 办公电话:0371-23885565
邮箱:zgy2015@henu.edu.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