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相推,日生不滞。”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在难题、高压、重任面前,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是断难取得成功的,这种气概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精神,就是直面问题与挑战的斗争精神。”
这些话语,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或切实真诚、引发青年人思想共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下,它们都表达出了青年人坚定的态度。在每一个声音背后,都有着时代在青年人身上留下的最鲜明的烙印:是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是强大背景下的骄傲与自豪,是“志当存高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想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在我院2015级学生中开展的“开讲了”活动中,课前十分钟被大家充分利用起来。他们心系时代,热切地表达着十九大召开以来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他们脚踏实地,保持务实的态度与同窗们交流着考研、就业的问题,为未来思考;他们始终怀揣温暖,分享着日常生活给予每个人的美好与感动。
心系时代,直面社会担当——用青年的声音致敬十九大
“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激情澎湃的字句,每当哲管院学子看到或者分享到这样的句子,都会重新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一段带着湘音的勉励,激励了新中国一代青年的奋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饱含深情地向全党全国全军全民族青年发出新时代的召唤。
在课前十分钟的分享里,同学们拥有声音,拥有态度,同时倾听着其他同学对于新时代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一次又一次与同窗的交流分享中,他们收获了更多: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时代已然赋予我们底气和自信,深处转型与崛起的时代,年轻的我们也该携手重新出发,肩抗历史使命,直面社会担当。
脚踏实地,思考人生方向——用务实的态度对自己负责
随着2017年考研日期的临近,想要继续求学深造的同学们也会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交流相关内容。在学习生活中不只需要单打独斗,奋斗路上同样需要并肩作战。此外,身为大三的学生,大家也早已褪去曾经的迷茫与困惑,对未来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借着课前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同学们畅聊着自己对于未来的思考。
把握当下,时刻感恩生活——用乐观的心态思考生命
毕业时回首大学四年,所谓青春激流中轰轰烈烈的事情固然无法不让人铭记,可是日常琐碎生活中平平淡淡的感动又何尝不让人为之动容?利用课前短暂的十分钟,大家温和地述说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惹人开怀,或引人深思,亦或感人至深,每个人都会若有所思。
此刻,撇去往日各自奋斗的隔阂与狭隘,我们重拾温情、共同成长!
关于课前十分钟的“开讲了”——哲管学子有话说
张晔:我觉得这个形式很好,平台也很好。同时我希望主题可以更加宽泛,我们大学生应该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应该去讲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去聊时事,我们的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来自青年人的理性和思考。应该借助“课前十分钟”的平台,引领大家表达思想,讨论话题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贾孟亮:我相信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每个人都会收获很多。对于演讲者来说,通过精心认真的准备,不仅能够丰富知识,而且还在台上展现和锻炼了自己;对于广大同学来说,每次课前演讲,都是一次学习机会,通过每次不同同学、不同方面的演讲,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对更多事物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课前演讲的形式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大家都能从中收获许多,也会积极参与到这种活动中。
冯丹:借助“开讲了”这个平台,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解读与我们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助于我们专业精神的建构。而关于考研、就业等问题的探讨又与我们每位同学切身相关。总而言之,“课前十分钟”的演讲给予了我们在专业学习之外更多的东西,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