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历史脉络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政教系,2002年4月9日启用现名。学学院在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管理诸专业上积累蓄厚,源远流长。1923年始设哲学系,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任系主任。1927年设立政治系,1960年成立政治教育系,此后虽一分再分而不见损益,折枝为林成就河南大学经、法、商、管诸专业。曾拥有周守正、马佩、吴祖谋、侯恒、貊琦、黄魁吾、张浩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学术影响的知名学者,培养出各类毕业生一万余人,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43人,具有博士学位62人,在读博士4人。教师队伍中包含博士生导师4人,校级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人,省委宣传部社科理论“百优人才”6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5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涵盖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方向)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三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哲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近五年来,学院教职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6项,省部级课题4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项21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44部、教材3部,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本科生培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从事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研究生培养数量多、质量高,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学院培养出了张曙光、杨光斌等知名学者,以及前国防部长梁光烈,现海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毛万春等一批党政军领导人。
专业简介
2019年学院将在哲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4个专业招生,其中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归入公共管理类招生。
哲学 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各类企业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 侧重于培养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和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具备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或服务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政治学、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公共行政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电子政务、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务员制度、行政学文献选读等。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培养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本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知识,具备熟练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能力,具备劳动争议处理和调查能力,能够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民政、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医疗保险、人事管理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社会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内完成学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社会工作 培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扎实的社会工作、社会救助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事工作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社会政策学、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学、社区工作、非营利组织管理等。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以在3-7年内完成学业。
学院风采与学生活动
学院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各种丰富的学生活动更是给同学们带去了喜悦与成长,在各种演讲比赛、学术节沙龙活动、英语词汇大赛、读书活动、专题研讨会都有学生出色的表现。学院最具代表性的“大学生学术节”及“哲管辩论赛”在学校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优异的成绩。其中,“大学生学术节”荣获河南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挑战杯”参赛人数覆盖整个学院,累计参与人数多达一千余人,获奖49次,其中国奖7次,省奖11次,校奖19次。辐射范围广,影响深远,多次摘得校级挑战杯、优胜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