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主办的明德公共管理论坛于2015年12月25日下午2:30在学院三楼小会议室举行,论坛由马翠军老师主持,公管系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本期论坛主题是“世界 中国 文化 治理”,围绕主题设置了3个专题发言,参会老师结合专题发言进行点评和讨论。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褚新国老师在《两次工业革命视野下的现代欧美世界与近代中国命运》发言中,主张研究者应该熟悉世界史,尤其是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史的“牛鼻子”、“突破点”,研究工业革命对研究世界近代史有“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有重要比较意义。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产生大批伟大人物与伟大成果,各学科各领域齐头并进,高速发展。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用了20多年,说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而言是“加速度”状态。 对科学精神的推崇以及基础科学研究是工业革命产生的核心要素。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整体释放,使得科学的实用性凸现出来,对欧美世界乃至亚非拉国家都产生“界标”性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持续着。工业革命释放的生产力促使资本扩张和物质占有,也使得先期工业革命国家有殖民的冲动,而面对殖民的袭击,当时的亚非拉国家正处于积重难返又举步维艰的困顿发展状态,西方在以强对弱、以发展对停止的世界格局中,主导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将其他国家强行拉入现代化进程,亚非拉国家在极端落后的状态中被拉入现代化快速列车,会产生很多不适应反映。这些宽广的历史视野应当纳入当下中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背景结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刘辉老师做了《在中国跳广场舞:文化“暴民”的狂欢亦或文化“公民”的出场》主题发言。刘老师以一系列幽默式发问开始报告,“在中国,人们为什么选择了广场舞这种文化样态?即为什么要选择在广场上跳舞?广场舞为什么会在中国盛行?在中国的语境下如何理解广场舞?广场舞为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带来什么?在中国,我们(这里的“我们”指包含政府在内)应该如何对待广场舞?”目前,无论是日常表述还是研究话语,对广场舞和广场舞群体呈现的是“狂欢”、“时代暴民”,但刘老师认为这也许恰恰代表着文化公民塑造的出场。广场舞研究的知识对话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怎么吸引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何满足“小众”群体的需求?如何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转向?”这一日常生活视角的公共治理样态反映了“对话机制的缺失”和“法治理念的淡薄”的治理困境。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崔忠洲老师做了《文化多元主义与中国》主题发言。发言分中国的文化多元主义乱象、文化多元主义主张派、文化多元主义反对派、中国文化对文化多元主义的容纳4个部分,崔老师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外来节日vs中国传统节日、宗教多样性、民族多样性、移民群体、地域差异、社会群体/社会组织进行“深描”,对“文化间应该互动还是应该保持文化独立性”两种策略进行解析。认为在当下中国,文化样态已经不是静态多元,而是动态多元,时刻变化却又好似不变,文化样态的多元动态性对转型期的治理技术提出很大挑战。
论坛持续了近4个小时,这是一次学科对话,这是一次知识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碰撞,是一次启人心智之旅,它开始了并将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