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2022-2025)(试行)

作者:哲管院 编辑:王佳钰   时间:2022-10-18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院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全院教师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正能量知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共建,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一)形成全院教师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并付诸教学过程新局面。

(二)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金课,力争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示范团队3-5项,力争实现国家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示范团队零的突破。

(三)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体系。

(五)坚持学科基础平台课优先原则,逐步实现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核心课全覆盖。

(六)孵化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每年争取获批1-2项课程思政类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力争3年内实现国家级课程思政类教学改革项目零的突破。

三、建设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课程建设要体现于教学改革,体现于课堂,体现于学生。

(二)动态性原则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持续创新的要求贯穿于“课程思政”落实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契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三)系统性原则

梳理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重构教学目标和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二)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明确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把课程德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助教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启动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三)发挥教学改革引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能力

以申报国家、省级及校级本科生、研究生等教学改革项目、教学质量工程为契机,加强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以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实践总结与经验反思,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四)注重课堂育人实效,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统一发起课程建设立项,推出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力求“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涵盖所有课程,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1.重塑课程目标。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价值塑造”目标,根据“价值塑造”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形成包含价值塑造、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一体的课程目标。

2.重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在坚持内容系统、衔接合理等原则下,重构课程教学体系,遴选教学资源和素材,在相关章节中将“课程思政”元素灵活有机融入到教学任务中。

3.重构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依托在线课程建设网络平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注重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4.重建教学团队。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以课程为依托,孵化1-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借助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参与“课程思政”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5.典型案例总结。总结“课程思政”成效好、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借鉴。

(五)工作程序与要求

采取教师申请、学院认定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在开学一个月内提交符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学院教指委随机听课,期末结束提交不少于2次课堂实录视频,最终由专家委员会评审、学院教指委认定予以公布及奖励。

具体要求如下:

1.已经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示范课程的专业课程采取直接认定的方式,纳入激励奖励范围。

2.每学期评审认定1次,认定课程不超过10门。

3.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建设,多个授课班级的同一课程,以课程团队形式予以申报认定。

4.凡违反师德师风者或因故造成教学事故的任课教师所担任课程采取一票否则,已经认定的课程立即取消资格,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课程督导与交流,组织课程思政领域优秀专家、优秀教师等组建课程思政评审专家委员会,采取查阅教学档案、集体听课,对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进行评价,实现全过程指导。完善激励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研究课程思政,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纳入评教指标,注重运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要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学院要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加强教学研讨,强化集体备课,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二)强化考核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指标,推进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验收评审,将各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情况纳入教学目标考核、党建和思政考核。

(三)注重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及师德标兵、党员教师、双带头人等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典型,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宣讲活动。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

1.普惠激励。对于第一批纳入课程思政建设立项的课程及团队,对于所讲授课程给予2倍课时系数激励。对于第二批纳入课程思政建设立项的课程及团队,对于所讲授课程在原课程系数的基础上,给予1.7课时系数激励。对于第三批及后续的课程纳入课程思政建设立项的课程及团队,所讲授课程不再进行系数激励。

2.对于建设效果突出的课程及团队,将优先推荐参评河南大学、河南省及国家课程思政相关项目评选。获批国家、河南省及河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示范团队,依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绩效工资实施细则》,纳入教科研绩效奖励体系。

3.根据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改革情况及课程效果评价,从立项建设的课程中,每年评选出10%的课程和授课教师进行奖励,颁发“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课程思政示范课”“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依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并给予获奖老师5个“人才培养绩效分”的奖励。

4.依据课程建设建设立项获批的各级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项目,纳入教职工绩效工资考评体系,按照级别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五)本方案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解释权归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二0二二年九月一日


教育部全国哲社科规划办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国家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共青团网河南大学网站导航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中国 开封 金明大道 邮编:475004 办公电话:0371-23885565
邮箱:zgy2015@henu.edu.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