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应我院邀请,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王路在我院第二会议室作了题为《论“一‘是’到底论”的意义》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由我院哲学系杨红玉副教授主持。哲学系专业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
王路教授分别从“是论”产生的背景、关于语言和逻辑的考虑、海德格尔论述的分析以及为什么要“一‘是’到底”四个部分探讨了“一‘是’到底论”的意义。首先,王路教授认为在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存在”,应该在“是”的意义上理解“being”,并把这种理解贯彻始终。然后,王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being”在语言的角度上作为系词术语被使用;而在逻辑的角度上使用“being”时的基本句式为“S是P”。接着,王路教授引用海德格尔的相关讨论为“一‘是’到底论”进行了辩护,他认为“是论”革除了从“存在”理解“being”而造成的海德格尔汉译哲学的诸多歧义,并进而倡导从“是”的意义上理解“being”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最后,王路教授认为用“是”来翻译“being”,主要强调的不是语言翻译,而是对于西方哲学的理解。
本次讲座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王路教授耐心解答,现场学术探讨氛围浓厚。通过本次讲座,与会师生不仅对“一‘是’到底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对西方哲学中“being”含义的深度思考,对同学们哲学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