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河南省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原政教系主任黄魁吾教授,2019年9月27日不幸去世,惊闻噩耗,极为悲伤,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教书育人:敬业、执着
黄先生1947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离休。他是1952年至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也是我国建国后首届哲学专业研究生。他是我校1979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奠基人之一,该学位点是我国恢复研究生学位制度以来的第一批哲学硕士点。他和老一辈的老师们一起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在不同岗位上的栋梁人才和国内知名的哲学学者。
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身体力行,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课制度,手把手搀扶着年轻教师向前走。在科研方面:1.具有学术的敏感性,积极参与时代热点问题的讨论。例如:黄先生在河南日报发表题为《跛脚的哲学》文章,从哲学角度特别强调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同时他还发表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关于河南省的“左”倾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等文章和著作,对当时的重大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2.积极组织哲学教研室同志参加国内哲学问题的讨论:早在60年代,中国哲学界围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先有桌子还是先有桌子的观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后来又就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教研室老师撰写了会议纪要,并在《光明日报》发表。3.积极组织编写教材。先后和武汉师院编写《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华中师大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略》,与中南十四所高校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辅导教材》。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阐释、宣传和普及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哲学学科发展方面,他不仅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培养研究生并积极把自己开创的哲学事业发扬光大。清楚地记得,2000年春节,那一年我读博士将要毕业,他担心我毕业后不回校工作。大年初二,他冒着寒冷从河大老校区西门走到苹果园老区,直接来到我家中。待坐定后,他问我:“世荣,你知道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我当时没仔细想,说:“不知道。”黄先生很语重心长地说:“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创立的家业在自己面前败落下去。”我一听才明白,他是在为学校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担心啊。那一天天气非常寒冷,又是春节后的第二天,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了,真是让人感动,这是对事业何等的执着和负责呀!心里就暗下决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前辈们开创的哲学事业发展下去呢?正是黄先生和老一辈老师的敬业、执着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正像黄先生写的一首诗那样,“人生路上万重山,强者眼中若等闲。不畏险阻勇攀登,美好风光在眼前。”
智慧人生:乐观、淡泊
黄先生一生学习哲学、研究哲学,并把哲学用于自己的事业、家庭和生活,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由于身体原因,黄先生50多岁就离休了。从50多岁患有心脏病直到去世,这些年除了心脏病外,他还做过两次大手术,手上还患有严重的皮肤病。这些疾病都被他坚强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征服了。同时他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了预防患老年痴呆,黄先生坚持写日记,以此提炼升华人生之哲理。他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要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活力,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孝老爱亲的责任。
黄先生乐观豁达,淡泊名利。当学生去看望他时,他总是说:“你们不要太计较名利,名利都是过眼云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解运用在生活中,他说:“当你在人生的事业低谷中徘徊,感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正是你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顽强地坚持下去,就会引来光明和希望。”同时,他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据当年同事回忆,有一次他去广州开会回来买不到卧铺票,宁愿买硬座也要回到学校,节省在广州住宿的费用。
道德楷模:责任、担当
1943年,黄先生与妻子结婚。婚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女儿出生时就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脑瘫。由于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在家照顾,日常的照料就由黄先生一人承担。80岁时,他既要照顾100多岁的老母亲,还要照顾自己的女儿和患有老年痴呆的妻子。面对这样的家庭重担,黄先生没有感到苦恼,反而感到是一种责任,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担当。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母亲、妻子和女儿的关爱和照顾中,对每一个角色做的都非常出色。作为儿子,对母亲恭敬孝顺。作为丈夫,对妻子不离不弃。黄先生跟老伴儿是所谓的“娃娃亲”。这么多年来,虽然日子过得平淡,却很和谐。老伴儿患了老年痴呆症,他亲自把粮食打成粉做成糊糊让老伴儿吃,他一日三餐亲自喂饭,有时一顿饭就需要两个小时;即使这样,黄先生从不厌烦,他经常说:“老伴儿这辈子跟着我没少受苦,现在我能为她做的,也只有这些了。”作为父亲,对女儿父爱如山。女儿一生下来就因先天性脑瘫,生活上不能自理。黄先生全力照顾她一生,他把这种照顾看作一种责任,看成是一种幸福。他常说:“女儿有病是不幸的事情,但是我照顾她。女儿陪在身边,是我们的福气。”
总之,正如他的学生们评价黄先生那样: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人”。对于母亲,他是一个好儿子;对于妻子,他是一位好丈夫;对于孩子,他是一位好父亲;对于同事,他是一位好领导;相对于学生,他是一位名副其实德高望重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