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招生 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解读

作者:哲管院   时间:2023-04-20

第一部分:选择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理由。

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专业。

《诗》曰“民亦劳止”,《书》曰“怀保小民”。劳动、民生、社会福利是人类财富的源泉,也是人类幸福的保障,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之中。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改良工人待遇、建立八小时工作制、设立工厂保险的豪迈宣言,到今天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为最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最基本、最全面的安全网,更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复兴、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里程碑。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借劳动、民生福祉之眼观照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社会治理的有序运转、国家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之路。

劳动与社会保障也关乎每个公民的幸福与安全。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能够让你以一种更加专业的态度,理解创业就业领域的劳动关系、工作福利与保障,学会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知识为自己和家庭构筑保护网,增强福祉和营造美好生活。

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前景无限的专业。

当今时代,一系列结构性的变迁给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提出了新的课题:社会公平正义、收入分配调节、人口老龄化、性别平等、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等等。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社会生活中越发重要。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了3.4万亿元,占所有预算开支的13.75%,且长期保持增长态势;养老服务、社会福利、人力资源、劳动关系相关非公部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创业、投资、就业的热点;无论是在研究、公共或企业管理还是社会服务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类人才缺口都十分庞大。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始终秉持立德树人、德才兼备的教育方针,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努力打造了“国家一流、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高地,建立了省内唯一一家同时招收本科、硕士的人才培养通道,2020年更成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条件,是助力你成为专业领域一流学术或实务人才的有力保障。

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的专业。

专业拥有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的师资队伍,专业队伍十二人,高级职称占比75%。师资队伍中包括校特聘教授、中原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师资队伍在劳动与社会保障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在养老保障、老龄服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独树一帜,在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实务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相关科研成果为国家、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将为同学们进入科研界或实务界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务基础。

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专业。

专业拥有一系列教育部资助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劳动科学与社会保障综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项目驱动的全程导师制和“创新研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与开封市及多个区人社局、开封市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等机构深度合作,设立了多个实习、调研点,为同学理论结合实际提供了广阔的田野。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信息化能力、创新能力强,在学习深造、就业市场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第二部分:专业问答

Q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象涉及面较广,既包括社会保障、劳动与就业政策、收入分配等民生相关的宏观问题,也包括五险一金、人力资源、风险管控等企事业单位的微观问题。具体可以细分劳动科学和社会保障两个方向,其中劳动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关系、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面,社会保障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Q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隶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专业课程涵盖了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专业核心课程。

Q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劳动科学与社会保障专业基本理论、政策和相关研究方法,具备熟练的社会保障、员工关系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劳动人事管理的专门人才。

Q4: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需要学生具有下列素质:

一是对本专业相关的问题和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可以源自于人文关怀、家国情怀,也可以源自于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就是源自生活又指导生活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双慧眼,怀着赤诚之心,去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二是要有批判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科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去探索专业领域内新的理念和视角。因此在理解、学习既有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理论、现象进行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论证。

三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以及全体国民福祉的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价值就在于“保障劳动者、保障人民大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的视野和格局要打开,关注国民福祉和弱势群体。

四是要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技能。如通过访谈、观察、文献的方式开展定性研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做出定量分析。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在专业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Q5: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劳动与社会保障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交叉而生的一个专业,需要涉猎多重学科领域,需要专业基础强、阅读量大,会给学习造成一定门槛。

其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侧重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数理和量化方法的基础,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

同时现代劳动与社会保障思想、制度和研究有诸多经典理论,外文文献、著作占到了不小比重,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理论文献,更需要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这些要求确实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是也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6:社会上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存在那些理解误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知名度目前并不高,很多人以为劳动与社会保障就是培养公务员、保险中介、保险推销员,其实大错特错!实际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视角和领域在公共管理大类的各个专业中算是明确的、集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领域覆盖劳动关系、劳动经济、社会救助与福利、保险及精算等多重领域,主要就业除了政府机关外,还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保险精算等专业领域有所作为,更能够在不同兴趣方向上继续深造,从事研究工作。

第三部分:专业深造与就业前景

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6.3%,其中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的则流向公共管理、企业管理、法律事务等专业领域,都有较好的前景。就业去向则广泛分布在包括人社、民政、工会在内的政府或社会组织,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务等企业的专业岗位,经济社会研究见长的科研院所,包括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系列社会救济机构在内的国际公务员岗位。

以2020届毕业生为例,学生继续深造的占47.73%,其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英国三一学院等;就业的占47.73%,就业单位涵盖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各类企业,就业地区包括郑州、成都、上海等等;此外,也有同学选择参军入伍,在军队中贡献力量、报效国家!

第四部分:寄语

凌文豪  河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学科带头人

32年前,当我脚踏青春、怀揣梦想,成为河南大学一员时,我便注定与这所学校、这个学院结下不解之缘。尽管我在河南大学上学与工作辗转于几个学院,但我对河南大学的感情却愈来愈浓。作为母校培养的我,和我培养的你,我们始终心连心,彼此包容,彼此共生。尤其是我们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折枝成林,成就了如此优秀的你们。作为河大人我始终会敞开怀抱欢迎你,欢迎你在最好的年华来到河南大学,也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将你培养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若选择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习,我会告诉你“学习社会保障,不仅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而你的价值更在于保障别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海龙  200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副院长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已毕业十几载。这十几个春秋不仅承载了我不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恩,也记录了我成功时的喜悦和失意时的忧伤。不论业绩大小,人生得失与境遇顺逆,我始终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母校的培育之恩。如今我有幸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牢记母校“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努力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帮助,能引导学生进步的教师。

李鹏扬  2017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2021年推免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和许多人一样,在选择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之前我也不知道这个专业缘为何故,又去向何方?当我细细摩挲其中内涵,会发现这是一门闪耀着人性关怀光辉的大智慧。她倡导我要在独善其身之时秉持着兼济天下的抱负,鼓励我悉心聆听来自边缘山区贫困儿童的呼唤,敦促我为践行古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苍生蓝图而奋斗。从实践而言,她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教会我们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去捍卫弱势群体的尊严,赋予我们评估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风险的能力;于宏观而言,她更是一门熏陶了我们看待事物与践行人生思维的哲学,面对问题,既要保持清醒理性的卓越精神,又要挥舞公平的旗帜,塑造出了经世致用、乐于求索的新时代青年。

查如叶  2018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2022年推免进入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在初入大学时,我被河南大学悠久的历史底蕴所吸引,又被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扶贫济弱的经世情怀所感召,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我因作为河大学子而骄傲。“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老师们朴素却无私奉献、平和但学识渊博,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不仅能较快地掌握专业相关知识、获得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们从多样的角度去了解社会,变得更加理性并承担起劳保人的社会责任。在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后,我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和民生根本;在公平与效率的较量中,我仿佛看到社会保障在社会政策中将迸发的巨大能量。劳动与社会保障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她托起每个公民基本生存的权利,实现公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增加人民福祉。在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更加充满智慧与温情。


教育部全国哲社科规划办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国家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共青团网河南大学网站导航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中国 开封 金明大道 邮编:475004 办公电话:0371-23885565
邮箱:zgy2015@henu.edu.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蓝创科技